2025-04-01 17:36:58
央視網消息:又到一年春耕春播的好時節(jié),2025年春耕期間,推進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是各地促進糧食生產的關鍵舉措。在山東威海,面對耕地地力條件差,絕大多數都是中低產田的先天不足,當地是如何讓這些地塊的單產水平加快追趕高產田的?
車行在威海鄉(xiāng)間,一排排梯田從車窗掠過。這些梯田零散細碎,地力條件差,不適宜耕種。這種丘陵山地占當地耕地總面積的68.2%。
在乳山一處丘陵薄地,兩臺挖掘機正忙著挖土整地,要把幾塊小田整合成一塊大田。村干部介紹,由于離村遠地力又差,過去這個山頭上有800多畝丘陵地都被撂荒。他們嘗試開展土地整理,把細碎的撂荒地改造成適于機械化作業(yè)的大田塊,可不少農民都不樂意。
如何讓農民接受地塊的改變?段家村成立合作社,讓老百姓以承包地經營權入股分紅,合作社統(tǒng)一整地耕種。
農民算的是自己的小賬,村支書段志宏算的卻是全村的大賬。他介紹,他們用挖掘機把多塊小田整理成大田,一來填平溝壑和道路,耕地面積平均要增加1.5倍;二是挖掘機深挖土地的時候把耕作層增加了1倍多,地力變得更好;三是整治后更便于機械化作業(yè)以及良種良法推廣應用。最終結果是,2024年整理過的土地,單產翻了好幾倍。
目前,威海已經把試點地區(qū)5800多小地塊整合成880多塊大田,新增耕地7000畝。2025年,將加快提升丘陵山地糧食單產水平。
中低產田如何追趕高產田 平原沙地怎么多打糧
記者在山東威海采訪時發(fā)現(xiàn),當地230多萬畝耕地基本都是中低產田,除了超過三分之二的丘陵山地,余下的平坦地塊也有很多沙壤土,保水保肥效果差。這種漏水漏肥的平原沙壤土又該如何提高單產?
眼前這片耕地,離海不到300米,是一塊典型的濱海沙地。水肥都很難留住,再加上常年刮風,糧食產量一直上不去。
記者來到這里時,威海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種糧大戶張斌正忙著給冬小麥鋪設滴灌,搞水肥一體化。
上一季種玉米,張斌就嘗試搞水肥一體化,可村里人很不看好。但他還是在農業(yè)農村部門的支持下,堅持鋪了滴灌帶,結果玉米創(chuàng)了高產紀錄,單產增加70%,達到1380斤。要想提單產,僅有水肥一體化還不夠,張斌隨后帶記者來到另一處相鄰的兩塊麥地。
雖然精播機效果好,但買一臺要13萬元,而傳統(tǒng)播種機也就七八千元,并且一年只用一回。買這樣貴的播種機能把本兒掙回來嗎?
張斌介紹,他用精播機播種,每畝可以節(jié)約小麥種子10斤,相當于30元;每畝的產量能增加100斤,相當于120元,這一減一增就是150元。他手里現(xiàn)在有2000畝地,就相當于30萬元,就是買兩臺精播機也是綽綽有余的。
2025年,威海在全市選擇了5處像張斌這里一樣的平原地塊,累計有1000畝,主攻中低產田的單產提升。利用項目資金40萬元,嘗試新上水肥一體化等小麥增產新技術,疊加良種、良機等增產模式,力爭項目區(qū)單產提升20%以上。
政府提供資金技術支持 種糧大戶增產增收
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,離不開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。最近3年,威海種糧大戶以每年30%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,這背后的推動力是什么?
澤頭鎮(zhèn)如今是一個糧食生產大鎮(zhèn),可幾年前,這里有1800多畝中低產田被撂荒無人耕種。政府以低廉地租鼓勵種糧大戶耕種撂荒地。
威海市文登區(qū)種糧大戶于進海介紹,政府全力支持,投入幾百萬元打造旱能澆、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,以及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的項目資金、玉米大豆復合種植項目資金等。
眼前這些曾經撂荒的低產田,如今已經被改造成產量更高的高標準農田。有單產提升技術的加持,于進海的地塊產量和收益都相當不錯。
今年30出頭的小譚承包了2000多畝地,他找到已經小有名氣的于進海直接拜師學藝。
按照老于的指點,小譚從征集承包地開始到采購農資、種子,購買農機和田間管理,都做得有板有眼,力爭2025年拿到高產量、高效益。
據了解,無論是老莊稼把式還是年輕的種糧大戶,大家的種糧積極性都很高。這個春天,大伙兒齊心協(xié)力,促進大面積單產提升。
2025年,威海市繼續(xù)加大對種糧大戶的支持力度,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行“先建后補”,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,支持示范大戶帶動周邊區(qū)域糧油作物大面積增產。